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

枣庄市打造“枣救助”品牌矩阵 织密兜牢困难群众救助保障网 世界观焦点

来源 : 齐鲁壹点    时间:2023-04-07 12:52:49

为贯彻落实省民政厅“1261”总体工作思路,枣庄市在社会救助领域坚守整体民政、品牌民政工作理念,全市范围内搭建起在“枣救助”市级社会救助品牌引领下,滕州市“善救善助”、薛城区“薛惠爱”、山亭区“亭温心”、市中区“Hui救助”、峄城区“峄路畅通”、台儿庄区“台诚爱”、高新区“高助力·新救助”7个区级社会救助品牌为支撑的“枣救助”社会救助品牌矩阵。年内,将以省级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和省级优秀社会救助品牌评选推介为契机,以资源统筹、强化兜底、提升能力、智慧救助为手段,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叫得响的社会救助品牌系列,织密兜牢困难群众救助保障网,不断扩大社会救助工作影响力,助推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提升,为“救困助难·爱泽齐鲁”省级社会救助品牌打造贡献枣庄力量。

枣救助

品牌简介:枣庄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枣(早)发现”、“枣(早)响应”、“枣(早)服务”三“枣(早)”工作理念引领“枣救助”社会救助品牌打造,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资料图)

一是通过贯通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社会救助网络、推行社会救助“码”上服务、搭建低收入群体实时预警监测平台等,用好“信息化”和“铁脚板”,健全完善“一个不漏”的“枣(早)发现”主动救助机制;二是通过整合临时救助“急诊”、镇(街)一门受理“门诊”、救助行业部门联动“会诊”、“放管服”改革“义诊”作用,助推社会救助服务提速增效,合力构建“一刻不缓”的“枣(早)响应”快速救助机制;三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并积极发展服务类救助,探索建立集“政府+社会力量”“物质+精神+服务”于一体的“时刻温暖”“枣(早)服务”温情救助格局,持续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有质感。

善救善助

品牌简介:“善救善助”社会救助品牌是滕州市民政局“兼爱民政”文化品牌的延伸,寓意滕州民政人深化“品牌民政”工作思路,拓展“物质+服务”多维社会救助模式,通过“行善救,施善助”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落实“扩围增效”行动。组织各镇(街)开展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行动,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完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进一步细化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全力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二是实施“温情相伴”行动。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引入专业化机构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施照护服务,根据救助对象服务需求,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类、照护类、支持类服务,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社会归属感。三是开展“温馨家访”行动。全面开展“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走访工作,倾听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按照“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事后反馈”的步骤予以解决,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的安全感。四是践行“微心愿”行动。组织开展困难群众“微心愿”践行活动,了解困难群众诉求,征集困难群众的所想所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将困难群众所需物资(品)精准送到每一个困难群众手中,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满意度。

薛惠爱

品牌简介:“薛惠爱”社会救助品牌含义包含两层:(一)“薛”为薛城区首字,代表其为薛城区的社会救助品牌,体现地域特色。“惠”为惠民生,体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本质属性。“爱”是救助工作必须践行的工作理念。(二)“薛惠爱”音同“学会爱”,既是鼓励困难群众在困境中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学会爱自己;更是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将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困难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会爱困难群众,让困难群众的幸福感、收获感、满足感更可持续。

薛城区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是抗日英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4000余年。今年,薛城区民政局将以“薛惠爱“社会救助品牌创建为抓手,在社会救助领域继续传承好“奚仲造车的创新精神”、“铁道游击队敢于亮剑、攻坚克难的革命担当精神”以及北辛文化“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精神,聚焦困难群众所需所盼,进一步创新攻坚、织密保障,优化流程、提速服务,用心用力用情用爱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亭温心

品牌简介:山亭区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始终以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核心目的,围绕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着力打造“亭温心”社会救助品牌,让生活在山亭的困难群众感受到温暖。

一是社会救助政策主动告知。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和人民群众参与救助渠道,推出山亭民政业务“码”上服务,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度、时效性和便捷性。二是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主动与乡村振兴、残联、医保、人社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充分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作用,落实三级联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三是社会救助经办能力主动提升。坚持强本固基,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站并配备民政协理员,配强社会救助力量,高质量打造基层社会救助队伍。常态化开展全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能力。

Hui救助

品牌简介:市中区民政局从加强队伍建设、汇集帮扶政策、打造智慧平台、强化惠民成效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Hui救助”品牌。

一是打造“会救助”工作队伍,变“本领恐慌”为“本领过硬”。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加强作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社会救助队伍,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二是编制“汇救助”帮扶政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着力打造社会帮扶“政策超市”,整合各部门社会帮扶政策指南生成“二维码”, 张贴在村、社区,摆放在便民服务大厅,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11个部门的社会救助和帮扶信息。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制作“二维码”帮扶信息卡,方便帮扶人员全面了解帮扶对象基本情况,提高帮扶效果。三是建设“慧救助”服务平台,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依托山东数字民政平台,智慧管理社会救助对象。社会帮扶政策“二维码”同步链接“爱山东”APP,实现网上申请。以多部门数据共享为基础,及时发现、比对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主动送政策、送保障上门。打造“益善”智慧服务平台。以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对全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行智能化服务与管理。四是强化“惠救助”工作成效,变“群众烦心”为“群众舒心”。通过提升社会救助干部队伍服务群众水平,实施部门信息共享、推行“静默认证”提高办事效率。群众更容易了解政策、更快得到救助,拉近了干群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强。

峄路畅通

品牌简介:峄城区民政局时刻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深入贯彻“三主动”工作机制,打造热心为民、暖心帮民、爱心助民、贴心惠民、真心重民的救助工作队伍,助力社会救助“峄路畅通”服务品牌创建,不断扩大社会救助政策知晓度、社会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

一是聚焦低保、困境儿童、残疾人、特困供养等特殊困难群体,积极整合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救助力量,建立工作部署、调度、通报、会商等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二是通过加大基础民生投入、落实各项救助政策、深化服务类救助等,兜准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三是建立政府基本保障和社会力量帮扶有机结合长效机制,通过“政府+社会力量“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专业服务,实现精准化、项目化、品牌化救助。

台诚爱

品牌简介: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全面构筑精准救助关爱帮扶体系,台儿庄区民政局以解决好困难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为目标,以“三聚焦”“三精准”(即:聚焦简化救助程序,精准突出“急”“难”两型先行救助;聚焦细化救助类别,精准实施“老”“病”“残”三类专项救助;聚焦探索“政府+社会”联动救助模式,精准把握“统筹”“补充”两原则)为发力点,全力打造“台诚爱”社会救助品牌,通过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社会救助活动等,建成“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简化程序先行救助、特殊群体专项帮扶、多维联动社会支持”的立体式救助模式,让古城台儿庄成为有爱之城、有梦之城、和谐之城、宜居之城。

高助力·新救助

品牌简介: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元化需要,推动社会救助实现物质救助与照料护理、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类救助的相互结合,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夯实基础,提升经办服务能力,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的特殊情况,健全“一门受理”转介服务机制,及时将救助需求转介到相应部门。二是科学评估,构建精准服务体系,开展困难群众精准摸排,通过线上大数据核查与线下入户调查相结合,全面了解和掌握救助对象的信息,加强服务需求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困难群众基本信息摸排,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信息。三是统筹推进,开展优质多元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推进专业化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委托亲属代养相结合的方式,向救助对象提供多元化服务。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