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

你笑罗刹国有眼不识荆山玉,却在海市中精致利己!好一个异史氏!左右都是傲慢与偏见

来源 : 顶端新闻    时间:2023-08-02 09:12:43

题:你笑罗刹国有眼不识荆山玉,却在海市中精致利己!好一个异史氏!左右都是傲慢与偏见!

文/姜子说书


(相关资料图)

自从十年前,刀郎被那英等四人揶揄嘲弄,说他不懂音乐,没有审美,曲调滥俗,是娱乐圈的下里巴人,这西域歌王退出乐坛很久了。

但刀郎并非卷铺盖走人,他只是回家磨刀,恶补华夏文化知识。经过岁月的沉淀,终于十年磨一剑,靠一首《罗刹海市》出圈,说尽这天下不平事。

尘封十年,刀刃出鞘,又岂止一首靠山调的《罗刹海市》?西域歌王重出江湖,还带来了一整个专辑足足十首的炸裂新歌。

广西山歌调的《序曲》,绣荷包调的《画壁》 ,银纽丝调的《画皮》,闹五更调的《静听》 ,时调的《花妖》 ,道情调的《翩翩》 ,河北吹歌的《珠儿》 ,栽秧号子的《颠倒歌》,没奈何调的《路南柯》 ,说书调的《未来的底片》。

那英等人当年看不上刀郎,也不过是一场误会与偏见,因为听了几句看似无味的烂俗曲调歌词,未窥全貌,便以“不高雅”盖棺定论。

姜子以为,阳春白雪固然好,但下里巴人也有他的市场和价值。如《罗刹海市》这般雅俗共赏,回味无穷的歌曲,自然是极好的。但若歌词一味追求辞藻华丽,未必就比接地气的粗浅调子高明实用,此是其一。

又如欧阳修的《卖油翁》所云,陈康肃公善射注,自矜当世无双,卖油翁不过回以“无他,但手熟尔”。韩愈的《师说》更又说得透彻明白了,有道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红楼梦》故事里,香菱钦慕于黛玉辈学诗填词的本领,世人也都以才情自矜而傲视天下,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而,黛玉却说不难。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红楼梦》故事里,大观园起诗社,鬼使神差来了许多亲戚,贾探春便说:“咱们的诗社可兴旺了”,宝玉还担心这些女孩儿可学过作诗不曾,贾探春却拿香菱举例,说是只要有心向学,世上从无庸人。可知高雅也并不值得过分自矜自傲。

探春道:“我才都问了问他们,虽是他们自谦,看其光景,没有不会的。便是不会也没难处,你看香菱就知道了。”

刀郎的《罗刹海市》骂尽了罗刹国的颠倒,异史氏蒲松龄更是像极了正义使者,但是,煤炭脸的张飞又得罪了谁?公公何尝不是可怜人!鸡、驴、猪、狗又何其无辜?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偏见呢?

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

马骥在罗刹国以煤涂面作张飞,俨然是丑角。但又有人说,张飞粗心是历史的偏见,张飞貌丑也是历史的偏见,毕竟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了皇后。

但也不尽然。张飞之女为后,许是政治联姻,此为其一。再者,美丑标准随时代变化,西游世界里猪八戒变化的黑大汉形象,在当时人的眼中算是仪表堂堂的精致模样,何况是东汉末年乱世的饥荒年岁,张飞的黑,绝不会被视为丑陋。

高老道:“不期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他说是福陵山上人家,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愿与人家做个女婿。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无羁无绊的人,就招了他。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

《金瓶梅》里武松的形象只是高大壮实,再次归来也是高高壮壮的大汉形象,长胡子都被王婆说成保养得好,可知古人基本上是不要求男人长得白净的。

婆子笑嘻嘻道:“武二哥比旧时保养,胡子楂儿也有了,且是好身量,在外边又学得这般知礼。” 那妇人在帘内听见武松言语,要娶他看管迎儿,又见武松在外出落得长大身材,胖了,比昔时又会说话儿,旧心不改,心下暗道:“我这段姻缘还落在他手里。”

张飞勇猛过人,就是古人眼中典型的好身量,黑不黑都不至于被嘲笑。公公也好,又鸟也罢,马户亦如是,人家都是不得已,站在道德制高点贬低他们,何尝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傲慢与偏见呢?

《聊斋志异》故事里,有一个罗刹国,又有一个海市,马骥纵然是华夏的好儿女,但不也曾为了显荣富贵而选择花面逢迎吗?卞和泣血而哭世人有眼不识荆山玉,马骥于海市蜃楼中所求的难道就是合理和公道吗?中国的名著经典虽然博大精深,却不乏傲慢与偏见。

马骥笑话罗刹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但从古至今的男子,何尝不似马骥,都做着吾为天下至美的梦,希图靠着自己的美丰姿匹配仙女,一旦为权贵青目,直接唾手得到全家族所需求的一切。

哪个男人不把自己想象成马骥,竟不惜辄从梨园子弟,学女子以锦帕缠头,假“俊人”之号而闻名天下,得到世上所有的荣光?反过来倒嘲笑起牝鸡司晨?

至于才华第一和德行第一的自矜,更是弱者天生就会做的美梦。世上男儿,又偏爱假想自己入郡痒即知名,靠着吟诗作赋的小才就一朝得志,理直气壮地得到天下人最尊崇的地位?想当然尔!

马骥最推崇的人品,无非是孝道。但只是,“停妻再娶,一生妻妾不断,靠女人尽孝”的马骥,又有何德何能呢?

其一、马骥一个已婚凡夫,竟然心安理得地让仙女即龙女下嫁于他,还要为他生儿育女替他尽孝,满足他祖父和父亲等家族中所有男丁对传宗接代的需求。

女曰:“倘虑中匮乏人,纳婢可耳。更有一事相瞩:自奉裳衣,似有佳朕,烦君命名。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宝,授生曰:“珍藏之,数世吃着不尽也。”女曰:“别后两月,竟得孪生。今已啁啾怀抱,颇解笑言;觅枣抓梨,不母可活。敬以还君。”

他可以在龙女怀孕后理直气壮抛下人家回家,还得女方给他准备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财,完了人家还得把孩子养到可以自己生存,不需要父母照顾的地步,再还君体胤,成全他们家传宗接代的需求。

其二、马骥可以从头到尾吃女方家的软饭,靠着女方家的财产生活,完了龙女还得在他母亲死后,替他尽孝。龙女除了奉献还是奉献,一无所求,还得自称妾,还得为自己没有在公婆面前当牛做马感到不安。

女曰:“独计翁姑已既抱孙,曾未一觌新妇,揆之情理,亦属缺然。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一尽妇职。”逾岁,媪果亡。灵舆至殡宫,有女子缞绖临穴。众方惊顾,忽而风激雷轰,继以急雨,转瞬间已失所在。松柏新植多枯,至是皆活。

马骥前妻改嫁,他一离开龙女,回到老家,又开始纳妾替他照顾父母照顾家里,反正尽孝这件事,男人主打一个陪伴,填房的仙女出钱,纳的婢妾出力照顾家里老小饮食起居加做家务。可见蒲松龄这些男人从古至今对女人的要求是何其高。

幸翁媪无恙,独妻已他适。乃悟龙女“守义”之言,盖已先知也。父欲为生再婚,生不可,纳婢焉。

至于马骥,得了龙王那么多好处,从来不用想着回报岳父母,从来不用想着自己这半个儿子该为人家做些什么,还要标榜自己只是纳妾,没有再娶亲,就已经是世界上的男子楷模,是完人了。再者,如果马骥这些男人说纳妾只是为了让对方替自己尽孝,操持家务,会为仙女守身如玉,大家觉得可信吗?

当然,蒲松龄笔下的绝世好男人马骥对仙女的需求远不止于此,龙女给了他们家数世吃着不尽的珠宝,还得给他们家的女儿准备嫁妆,他们家的儿子,还可以照常往来龙宫,等着吃绝户,成为下一代龙王,继承龙宫所有的宝物。至于龙女,在马骥心里,自然永生永世都只能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财物之一。

福海稍长,辄思其母,忽自投入海,数日始还。龙宫以女子不得往,时掩户泣。一日,昼瞑,龙女急入,止之曰:“儿自成家,哭泣何为?”乃赐八尺珊瑚一树、龙脑香一帖、明珠百颗、八宝嵌金合一双,为作嫁资。生闻之,突入,执手啜泣。俄顷,疾雷破屋,女已无矣。

男人总以为自己有点才貌,就配得上世界上所有一切的美好,但是,从古至今,诸如魏夫人魏玩,李易安李清照,卓文君这些才女又得到了什么呢?哪朝哪代没有才貌双全的女子,又有几个女人遇到过一心一意的男人呢?凭什么她们的才貌只能落得个献身倒贴的下场,还要被要求付诸低眉顺首感恩戴德的姿态呢?

世道人情,何其复杂?于物质来说,可以按劳分配,也可以一定程度倾向于按需分配,但男权社会那些把女子当马户又鸟按需分配给男人的小心思,又何其歹毒呢?

刀郎借蒲松龄《聊斋志异》给压抑已久的大众开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口子,结果自然是一泻千里,但只是世间本无是非,毕竟人人都是“未曾开言先转腚”,带着偏见和傲慢去看待一切,沉醉于自己的海市蜃楼中精致利己而不自知。

姜子以为,世事只宜多看因果,那英当日的低看,何尝不是成就了今日的刀郎?刀郎为马户又鸟的黑脸而愤怒,马户又鸟的出现,又何尝不是前一场出于愤怒的对抗?谁不曾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异史氏呢?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聊斋志异》、《卖油翁》、《师说》、《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